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以來,關于疫情的消息席卷了各大社交媒體平臺。疫情爆發本身會帶給我們各種情緒變化,例如憤怒、焦慮、恐慌等等,而當各類信息被傳播、被評價,經過加工之后在網上流傳,又進一步地給我們的情緒帶來沖擊,讓我們不自覺地被其他人的情緒帶動起來,陷入新的焦慮和恐慌之中,這其中可能是“情緒傳染”在作怪。
情緒傳染(emotional contagion)指的是在人際互動過程中,人們會感知周圍人的情緒變化,自動或者有意識地模仿他人的表情、聲音、姿勢和動作,結果往往使得情緒聚合并統一。
例如,當你的家人因為一則新聞感到恐慌而坐立不安的時候,目睹此情此景,你可能也會不自覺地產生情感上的共鳴,變得有些恐慌。
情緒傳染并不只是發生在具有親密關系的人之間,在陌生人之間同樣會存在情緒傳染,例如在疫情爆發初期,原本你可能并沒有那么強烈的情緒,但是刷了一會手機,看到大家都在表達對疫情的恐慌、對買不到口罩的擔憂,你的情緒很快也受到影響,變得和大家趨于一致。
疫情給我們帶來的情緒影響,除了最初的心理反應,也有很多是這樣的“二次傷害”。
既然情緒傳染會帶來這樣的負面影響,那么我們努力讓自己不受到他人情緒的影響不就好了嗎?
但要保持自己免受情緒傳染的影響,并不是那么簡單的事。從進化學的角度來看,情緒傳染是一種具有生存意義的行為,當我們遇到危險的時候,情緒傳染可以迅速將對危險的警覺擴散至整個群體,從而使群體成員無需通過語言交流也能快速理解到危險的發生。
因此這種情緒的快速擴散很可能是無意識地、自動地就發生了,等你回過神來的時候,自己的情緒就已經受到了影響。
那么我們如何減少情緒傳染帶來的影響呢?
Tips1:有意識地覺察情緒
很多時候我們只是任由外部事件影響我們的情緒,你可以試著暫停一下,仔細覺察自己的情緒,像一個觀察者,對自己內心的情緒進行辨識,當你越有意識地去體會你的情緒,你就越不容易受到無意識的情緒傳染的影響。
Tips2:與“傳染源”進行隔離
疫情期間,情緒傳染的“傳染源”主要就是各類社交媒體平臺上的信息,因此每天可以適當地刷刷微博和朋友圈,但不要花費太多時間,減少與負面情緒的接觸時間就減少了情緒傳染帶來的影響。
Tips3:制造積極的情緒傳染
情緒傳染并不局限于負面情緒,積極情緒同樣可以傳染。因此在生活中可以自己制造一些快樂的情緒傳染來保持好心情,例如看一部搞笑電影、聽聽歌、和好朋友一起聊點疫情之外的事情。